傲世中文网 > 远东1628 > 第八百一十五章 诡异的大明朝堂

第八百一十五章 诡异的大明朝堂

傲世中文网 www.23zw.com,最快更新远东1628 !

    接下来的几天,考察组继续在吕梁山根据地各处考察。公司董事局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原本以为走一次形式的考察,竟然让他们在根据地有了很多的收获。

    这几天考察组分别下到根据地的各个基层小队,和流民们同吃同住,一起交流谈心。他们感觉根据地流民思想非常稳定,对根据地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无论是游击支队的战士,还是根据地的流民,全都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对远东公司忠心耿耿,考察团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一种生气勃勃精神气象。

    吕梁山根据地处在吕梁山脉的东部山区,根据地的六万余名流民根本无法集中,只能按照支队的编制,散布在根据地周围各个地区。这就对根据地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这也无形中加大的根据地管委会的工作量,各个支队之间都是山路,很多时候为了工作,一天要分别去几个支队,光是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得小半天。

    根据地复杂的地形地势,也给根据地的建设,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根据地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就达到如此的规模,李明和根据地管委会的一帮●,人,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高建国和王和等公司董事会的常委和委员们,经过几天的考察,对根据地管委会的工作,也是佩服有加。他们非常清楚,管委会的班子里,除了李明和马庆、周林,剩下的基本没有什么能力冒尖的人才。但他们就是靠着踏踏实实的苦干,把吕梁山根据地经营的有声有色。

    很多民委会的常委和委员,对李明在民事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面对物资和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做出如此的成绩,做为根据地管委会的带头人李明,可以说功不可没。

    目前除了吕梁山根据地的情况,还比较令人满意以外。公司在大明其他地区开辟的几个根据地,情况都不是很乐观。其实说白了,发展的瓶颈还是物资的极度缺乏,没有物资就别想发展壮大。

    公司这两年为了接收大明北方的流民,物资也比较紧张,各部门都一改以往的土豪作风,变得开始精打细算了起来。而大明各地的根据地,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那么急迫。轻重缓急的权衡之下,势必无法对各个根据地给予大力的支持。

    其实就算是公司想支持,也要面临一定的困难。各个根据地都深处大明的腹地,而且都是穷山恶水的边荒之地,无论水路还是陆路,公司都难以进行直接补给。所以这两年大明各地的根据地,也只能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勒着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了。

    好在今年这种情况可能就会有所缓解。经过几个月的冬训。各个根据地游击支队的战斗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各个根据地也因此都有了些底气,希望在今年打一个翻身仗。会发动比较大的行动。

    他们都提交了今年的作战计划,行动的规模都比较大,有的支队甚至要进攻当地的府城。如果行动成功,各支队依靠行动中缴获的物资,就有了发展壮大的本钱。

    远东公司董事局对各个根据地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如果想要趁着这几年大明北方混乱的局势。在大明各地扎下一根根钉子,就只能选择一些老旧边荒的地区建立根据地。根据地处于大明王朝的境内腹地,目前还没有必要和大明撕破脸皮的必要,而且为了根据地的发展,也不可能将根据地放在大明的繁华富裕的地区。

    现在大明的崇祯皇帝。对身处辽东地区的远东公司,一直也是警惕万分。这些年他对关宁军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不少。经常找一些精干知兵的朝臣,做为钦差大臣去宁锦地区巡视军务。

    但是大明上至朝廷的阁老重臣,下至各地的封疆大吏和兵头将领,却都没有崇祯那么积极。各地官员和兵将,甚至朝中的阁老重臣,都相互配合着和崇祯打马虎眼。

    他们都清楚远东的实力,能数月间横扫辽东的鞑子,岂是如今四处漏风的大明,能够可以抗衡的。后来远东又出兵血洗草原,数月间就连灭阿鲁科尔沁部、嫩科尔沁、达斡尔部、卦尔察部、乌齐叶特部、喀喇沁部、内喀尔喀部等岭南诸部。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瞒得了边军的军头和各地的官员,朝堂内的阁老更是对此事了如指掌。可是即便是对大明最忠诚的文官武将,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激怒远东。所以现在只有崇祯一个人,还蒙在鼓里,虽然他也意识到了来自远东危机,但是却没人提这一茬。

    现在大明朝廷从上到下非常诡异,远东这两个字俨然成了禁忌,不管是谁,若是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这两个字,势必会遭来各方申斥。

    在大明的百官看来,远东和后金鞑子完全不同,他们并不是异族蛮夷,和大明同文同种,据传说还是宋室后裔。而且还接受了大明朝廷的正式册封,里子面子都说得过去。

    虽然东海国的国主李明,自从接受册封以来,就没有上表谢恩,也没有一次哪怕象征意义上的朝贡,可是大明的朝臣还是能找个遮羞布糊弄一下。

    现在上到大明朝堂的阁老,下到边军的军头,大家都像脑袋插到沙子里的鸵鸟,掩耳盗铃般的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属国朝鲜数次派人到大明哭诉,痛斥远东蚕食其北部领土,大明朝廷上下都是敷衍了事。

    直到今年朝鲜被远东一口吞了下去,侥幸逃出来的朝鲜官员,几经波折的来到京城,却连崇祯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朝堂的几位阁老给打发走了。

    至于远东公司今后会不会入主中原,大明这帮文官武将的心里到底作何想法,也是不得而知,反正都是各怀鬼胎。中原天朝的更迭,几百年一个轮回,这已经是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于那些是大夫来说,不管是谁想要坐这个天下,就一定离不开他们这些读书人。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底层的百姓之上,侪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官僚阶级之列。他们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已有,以此来作为控制乡村的愚昧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