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权道同谋 >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一条更胜一条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一条更胜一条

傲世中文网 www.23zw.com,最快更新权道同谋 !

    难道,他真想造反,真想自己当皇帝?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已是战战兢兢。

    就在前不久,自己是抱着大奸臣魏忠贤的大腿,才让自己的哥哥让位于自己。虽说这几年慢慢收拾了魏忠贤,但是对于号称“九千岁”只差一点点就当了皇帝的魏忠贤,还是心有余悸的。

    还有,往前数个几百年,燕王朱棣,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当,非要当皇帝。结果,这一当还真就当成了,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还从文治武功各个方面把自己粉饰成了“千古一帝”。

    相比于朕做皇帝都这么艰难,难道你袁崇焕想当燕王不成?

    历史,总是由强权者写就的。

    崇祯皇帝是个两面性非常强的人,一方面,他有成为一世雄主的信心。而另一方面,他一点儿也不自信,认为袁崇焕比他强,甚至还有些嫉妒袁崇焕。久负成名,难保不怀有二心。

    万一袁崇焕真的想当皇帝,那自己可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别说,还有可能真是这样。袁崇焕一贯料敌在先,甚至算计起自己人毛文龙来,也是从不走空。那么,他要是真起了异心,算计起朕来,肯定也一算一个准儿。

    如果他真的勾结清兵,那就一定是奔着做皇帝的目的来的。一方面假借抵抗清兵,正好带兵入皇城;另一方面却借机加强防卫,控制整个皇宫大内。

    真要是这样,自己可就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而历史,不是由胜利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么?

    崇祯皇帝越想越想真,到了后来,他真的认为袁崇焕就是这么想这么干的。幸好自己有所警觉,没让袁崇焕带兵入城。所以,袁崇焕见没有什么机会,就和皇太极象征性地打上一打,再让皇太极退去。

    可这一退,却是以退为进,袁崇焕就成了绝世英雄、人心所向,以后再想阻止他带兵入城,可就难了。

    别说大臣们不答应,老百姓也不答应。再不让人们心目中的战神袁督师入城,这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么?

    想到这儿的崇祯皇帝,已经是恶从胆边生。

    没过多久,他就顺水推舟地接受了两个人情。

    一个是魏忠贤的徒子徒孙们对袁崇焕的构陷。袁崇焕本来和魏忠贤处得还行,但毕竟道不同,所以魏阉余党极其憎恨袁崇焕,甚至因为袁崇焕和崇祯皇帝走得近,就把被魏忠贤被皇帝扳倒的怒火全部发在了袁崇焕的身上。

    要是在以前,崇祯皇帝是全力维护袁崇焕的。可是,这会儿心里起了变化,有意“遗而漏之”,袁崇焕就遭殃了。

    魏阉余党构陷袁崇焕的两条,一条是谋杀岛帅毛文龙,另一条则是勾结清兵,在被崇祯皇帝“遗而漏之”后,可谓刀刀见血。

    可是,崇祯皇帝还不知足,又接受了另一条顺水人情。

    那就是打不过怎么也打不过袁崇焕的皇太极放出来的“软刀子”:袁崇焕自己想当皇帝。

    这两条顺水人情一出,袁崇焕也就无可奈何地走到了生命尽头。

    于是乎,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随着袁崇焕被抓下狱,最后定罪,竟然是最为残酷的“剐刑”。

    而那些在广渠门之战时高呼袁督师威武、奉之为战神的百姓们,在这时竟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看到袁崇焕受刑,他们不但不愤慨,反而拍手叫好,甚至纷纷分而食之。

    当时民众之麻木,可见一斑。

    当然,这时的崇祯皇帝,笑了。

    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再也笑不出来了。李自成杀入北京城,没有袁督师护卫的他,抵抗不住,甚至连逃跑都没了心气,最后吊死在煤山上。

    纵观这段历史,提及谣言,总是让人痛心不已。

    谣言,其实真正毁掉的,不是被传谣的这个人,而是这个人在他主子心里的地位。

    这个主子,在古时候,就是皇帝。在如今,则是组织和人心。

    因此,用谣言毁掉组织对王亦选的信任,毁掉老百姓对这位市委书记的爱戴,只需要一句谣言而已。

    在高平顺看来,这第一条退而还之虽说高明,却还不尽然。还有更为阴毒的。这就是第二条,陷而害之。

    陷,就是挖陷阱,说白了也就是下套。

    这一条,可以就地取材,现场进行。所以,不用考虑打点通达中央的关系去诬蔑王亦选,直接在西康本省甚至就在西京挖坑,竟能让王亦选着道儿。

    只要着了道儿,立刻倒土,当场就把王亦选给埋了。所以,就算中央反应过来,朝西康省要这个天之骄子,也为时已晚。

    已经盖棺定论的事情,还能翻到哪儿去?

    这么看来,比之第一条,第二条确实更加可怕。因为可以在西京现场进行,所以要实现起来,可以无时不刻,可以无处不在,让王亦选防不胜防。

    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

    王亦选曾经给唐卡讲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就发生在王亦选去西康邻省最穷的那个县当县委书记的当天。

    那一天,谈不上敲锣打鼓,但还是很热闹的。毕竟,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上任,对于十里八乡来说,也是天大的事。

    要知道,县太爷的权力可是不小。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最关注的就是县官之权。

    正所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曾经有人作过详细分析,在当今国内,什么官的权力最大?结果让人非常惊异,既不是抓总的大书记,也不是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恰恰就是县委书记。

    为什么会是县委书记?

    很简单,县委书记官虽不大,只是正处,但是在县里,对县委书记形成的制约权力几乎没有。

    这其中,很多是由于历史沿革。自秦始皇统一全国,设县治郡,这个基本单元就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到现在,各县虽然名称和所辖范围有一定变化,但是大致仍然保持了几千年的沿革。后来发展的州、府、省、数省总督,各有侧重,但是县郡的这个基本单元,没变过。

    这就是真正的乡土文化。

    也正因为如此,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央曾经下过几次决心,想把市这一层级撤掉,直接变成省管县,或者中央管县。但推行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只是在试行。

    当天,王亦选这位县太爷的上任,还是惊动了不少人的。因为是从中央挂号下来,所以,本来是市委组织部派人送上任就行的格局,硬是变成了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亲送。

    这样一来,因为省委组织部的参与,市委组织部就异常重视,送行的队伍就变得很长。

    王亦选对此表示过婉拒,却没有办法。送你,是给你面子,更何况你还没上任,总不能拒绝别人的一番好意不是。

    于是,在长长的车队进入县境的时候,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热烈欢迎。

    在这一过程中,王亦选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是有些反感的“做戏”,一方面是路老爷子特意交待的“警醒”。

    路老爷子为什么特意交待要“警醒”,尤其在是自己外放出任一把手的时候。其实,王亦选还真不是特别清楚。

    一开始,王亦选理解这是路老爷子的政治哲学。所谓正,就有反。既然是上任大喜,当然就要往“小心”上提醒提醒。

    但是,王亦选觉得不太对劲,依着路老爷子的性格,不会专门就这样的小事提醒自己的,肯定有什么别的深意。

    就在胡思乱想之间,很有些盛大感觉的交接仪式开始了。

    可是,就在一片热烈欢迎之间,发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却非常古怪的事情。

    说不起眼,确实不起眼。

    一个身穿浅灰色衣服的大姐,四五十岁左右,一个劲儿地往跟前凑。

    本来,往前凑很正常,大伙儿都往前凑,没什么古怪的。但是,这位大姐和其他人不一样。别人的脸上都堆着笑,这位大姐的脸上很严肃,好像是被人强迫来欢迎似的。

    怎么还会有强迫来的?

    这就是古怪之处。

    不知道为什么,如同老天开眼似的。王亦选在看到这个既不起眼又古怪的大姐之后,眼睛就没看过别处。

    怎么会这样?

    事实就是如此,王亦选自己也觉得奇怪,自从他看到了这个大姐,脑海里就立刻浮现了路老爷子说的那句话,警醒,警醒再警醒。

    这怎么回事?

    这个大姐不是什么倾国倾城之色,也不是丑得没法看,那为什么会让王亦选如此盯着看呢?

    还是因为她的神情。

    太古怪了!

    接下来,更为古怪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大姐竟然快速挤到自己车前,一边高喊欢迎,一边从车窗扔进来一个东西。

    竟然敢往车里扔东西?

    会是炸弹么?

    说实话,当时的王亦选是大吃了一惊的,下意识地想把这东西给扔回去。

    不过,当看清了这只是一个信封的时候,王亦选还是忍住了这个扔回去的冲动。

    这时,王亦选又看了这个大姐一眼。发现这个大姐的神色仍然严肃,既没有什么欣喜之情,也没有刻意提示之情。

    她怎么始终是这个表情,她究竟想干什么?

    王亦选在心里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大姐已经消失在了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