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四十章 巨变,昏王

第四十章 巨变,昏王

傲世中文网 www.23zw.com,最快更新我的帝国无双 !

    虽然齐王娶的是北尚宫夫人,但毕竟属于侧室,所以婚礼极为简单,只是到场宾客,有郭崇老令公这种重量级人物,也有河北文臣武将,又令这场简单的婚礼变得很隆重。

    折德愿,对此自然极为满意,他当然不会知道,当晚,新婚之夜,陆宁又是独宿。

    第二天,齐王及两位尚宫夫人便启程南归。

    婚礼深夜时分,第二封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太弟李景遂在金陵继皇兄位,改号“天元”。

    折赛花显然以为昨天一晚陆宁都在等紧急军情以及如何应对南方的巨变,对陆宁好似稍有改观,至少,早晨见到陆宁时,清澈目光中,少了一些看疯子似的鄙夷。

    南归兖州的路途上,又接到第三封八百里加急,燕王李弘翼与吴越和议,罢兵回到苏州。

    刚刚到兖州,第四封八百里加急不出所料,李弘翼在苏州称帝,

    不过,李弘翼军中好似出了问题,部分禁军和全部水军倒戈西归,预想中的大战并没有爆发。

    显然,为这一天,李景遂准备已久。

    历史上的李景遂,被周军杀的大败特败,手里掌握的军队精锐尽没,更丢了江北根基,所以没了任何心气,这才一定要辞去皇太弟这个继承人身份回封国养老。

    但现今显然不同,只怕暗中一直在谋划唐主身后事,唐主刚刚去世,就迅速掌控局面。

    李弘翼性子暴烈,本来就不太得人心,现今无奈下,和吴越结盟,互为犄角。

    李景遂倒也没有征讨李弘翼,想来也是因为刚刚登基,要安抚人心,甚至下诏给李弘翼,立李弘翼为太子,诏来京城参议政事。

    一副等你幡然悔悟,我随时原谅你的架势。

    这个世界,显然已经因为自己蝴蝶的翅膀完全跑偏,再不是昔日模样。

    对此,陆宁也只能心中叹息。

    李景遂迅速的暂时稳住了阵脚,现今已经不是南征良机,毕竟,自己刚刚闪电战一般得到齐鲁及河北南部之地,根基并不稳,要倾国之力攻打南唐,只怕环伺的饿狼们马上就会扑过来。

    想想,现今天下之势倒好似战国七雄的末期。

    不过,秦国被分为赵匡胤、李重进及后蜀、北汉四家。

    自己则是齐国、楚国南部小片地域、赵国南部。

    李景遂和李弘翼的两个唐国占据楚国吴国部分地区,此外江南还有吴越、南汉等小国。

    当然,那时候江南还没怎么开发,远不如现今的幅员及人口。

    荆州,又有个小小的高平国。

    还有统治云南部分地区、缅甸部分地区、泰国部分地区、柬埔寨部分地区的大理国。

    此外,按唐疆土算,又有占据越南北部的南晋王吴昌文、独立王国似的西夏前身定难军、河西军、以及甘州回鹘,失去控制的西域等地。

    吐蕃亡国后,已经没有统一政权,以部落形式散落在西部的吐蕃诸部。

    当然,还有北方燕国境最强大的敌人契丹,当然,契丹领土比燕国辽阔的多也强大的多,契丹人大概只有一百五十万人,但人人上马就是可征战之卒,如果出现明主励精图治,立时便会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

    现今,已经没有五代,而是十几国割据。

    几天后,又传来讯息,唐主李景遂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看起来,甚至有将他视为储君的亲厚,不过,这也代表,将李煜从外藩召回了京城。

    得到这个消息时,陆宁正在青州,这里可是有他最在意的一些宝贝。

    陆宁是不相信李景遂有如此好心的,而且,李煜真参与政事的话,李景遂又不是真心栽培,李煜那参与政事的能力,只怕其地位在群臣心目中反而越来越低。

    不过暂时,看起来李煜没什么危险,毕竟,李景遂刚刚得位,李弘翼又不奉召在外自立,他自然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又过了几天,南唐两个新帝一先一后派使者来了兖州,却都不是以宗主国身份来宣旨,而是送来国书,李景遂送来的国书中,对齐王以“弟”称之,更说唐国和“齐国”,永为兄弟之邦,显然,李景遂现今力求稳定,不想对外生事。

    李弘翼之国书,则要和齐王结盟,加之吴越,形成一个小联盟,夹击“伪主”李景遂。

    不过陆宁都虚与委蛇的回了信,实际上就是都不加理会。

    本来准备一波流在北汉生些事端,但现今既然已经回转,唐国局势发展又不似自己所想,接下来,自然是休养生息。

    赵匡胤和李重进的战事,使得河南难民纷纷迁来齐鲁,陆宁自然大开方便之门,更有序的安排他们进入胶东半岛,这片土地,开发很早,只是因为战乱,现今荒芜田地很多,足可以容纳下数百万人口。

    而赵匡胤和李重进,拉锯战后,谁也鲸吞不了谁,渐渐的,都有所疲惫,随之罢战,入冬之时,赵匡胤在京兆府,被封为秦王。

    李重进则在汴京,被群下上为宋王。

    显然,后周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个朝代一样,都是流星一般一闪即逝,渐渐成为历史,便是原来的周境内,军民们也都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周和前四个朝代一样,都是短短十几年,周甚至还不到十年,除了受过周太祖恩惠的臣子,对于普通军民来说,这个朝代,也根本没什么可眷恋的。

    倒是齐国,新政新貌,人人有饭吃,无田不纳粮,种种类似儿歌被四处传唱,渐渐成了农庶们口口相传的天堂之地。

    不过文人骚客,却多写诗词讥讽齐国及齐王。

    齐王暴虐,齐鲁及河北之地,查抄了许多大户,田产充公成为公田,宅院别苑有修的好的,很多便成为了齐王的行宫,听闻现今各州各府,都有齐王行宫,如此小小地盘,怕行宫的数目都要超过那隋炀帝了。

    更不可容忍的是,齐王下诏,读书人、匠人、农人、商人视为一体,无高低贵贱,服饰布料、颜色,都可随意。

    而且,齐王轻视书经,齐国学馆,偏重算术、格物等等学问,繁复的古文,除了宣扬忠孝仁义等德化之儒经还被学童们必修且品德一项更是做官必须考察的重中之重外,多数古篇,都被舍弃,成为参考读物。

    又开哲学课,诸子百家都有选篇,十岁后学童若有兴趣,可以选修。

    读书人分四等,由童生进秀才,秀才进举人,举人进进士。

    考中举人,才有资格被选拔做吏,至于官员,除了进士直接授官外,也会从经验丰富的吏员中提拔。

    读书人,也不再是什么终生职业,如果二十五岁还考不中举人者,就再无参加科举的资格,改行就是。

    而且举人被选拔为吏员后,也不影响其继续参加科举进进士,反而丰富的吏员工作经验,还可能成为被取进士的优势。

    至于科举类目,什么经义、诗赋、策论取士,齐王一概斥之为纸上谈兵。

    虽然现今齐王选士还是举孝廉的方式,第一次科举说是明春才举行,但新政条目早已经下发各州各县。

    光政院专门在山东府、真定府设有军学馆,选拔士卒中忠诚勇敢聪慧之士进学,据说学有所成后,便可进都头、营指挥使等。

    齐国之文人,好似再不能干涉军务之事。

    如此种种,在齐国境外的文人中流传,于是,天怒人怨,只怕历朝历代昏君,也没有现今齐王挨骂挨的多。

    但不管域外文人,如何口诛笔伐,昏王宝座却是稳如磐石,无他,齐国禁军、州兵,将这个昏王视作天神一般崇敬,谁敢腹诽一声怕都会被乱刀分尸,更莫说闹事之类的了。

    而且,偏偏又有许多文人逆潮流而动,闻听齐王种种新政却是激动无比,前往兖州来投,这些文人往往天赋极高又离经叛道被主流所不容,其中不乏名士。

    齐鲁贫民佃农,更是将齐王看作大救星,有生以来,好似能渐渐见到存粮了,如果不遇到天灾兵乱,这样生活下去,可不是天堂一般?

    胆子小没闹事幸存的大户,也渐渐觉得,还不错,虽然赋税是加多了许多,但齐王好似很尊重私产,如果不阳奉阴违而是真的按一条龙税法缴税,财产就可以得到保护,没有那么多交给地方州县的苛捐杂税。

    州县都设有御史,便是监察州县地方官员,如果有官员胡为,御史隐瞒不报,和官员同罪,听说齐王在齐鲁河北地,都有当地人为密线,称为包打听,平素这种人没什么薪俸,只是正常过日子,但若官员和御史勾结鱼肉乡里者,包打听举报属实,便有重重赏赐。

    而正因为齐王行宫遍布各个州府,好似这些包打听也不用走远,只需去本地齐王行宫举报就是,齐王不在时,这些行宫,都有一都十人的农宫卫看守,农宫卫,顾名思义,便如团练一般,平素耕种行宫附近王家田地,养猪养牛羊,同时守卫行宫。

    包打听,只管将消息送给农宫卫都头就是。

    有传闻,齐王私下称呼这些包打听为“朝阳群众”,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想来,代表很厉害的意思就是了。